安仁米塑—历史悠久的民间小吃,传统手艺和美食的碰撞
时间:2023-10-02
点击:236次
安仁地处湖南省郴州市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有“神农故郡”的美称。安仁元宵米塑是安仁人们用来庆祝节日或喜事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做元宵米塑,俗称“琢鸡婆糕”,是千百年来,安仁人们自发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乡土文化习俗。每年元宵节期间,全县无论城乡,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动手做米塑庆贺节日,主要表现用来祭祀始祖神农氏,供小孩娱乐,市场交易,小吃,收藏等;闲时,人们结婚嫁女、做寿、小孩子月满也要做元宵米塑祭祀诸神或作为礼品赠送亲邻好友以示庆贺。久而久之影响周边县市也形成这一习俗。
奇形怪状的米塑
“米塑”,俗称“琢鸡婆糕”,是安仁百姓为纪念炎帝而衍生出来的独特民俗,已流传几千年。每逢元宵节,安仁百姓便将上等早稻米经特殊加工制成粉胚,然后捏塑成各种动、植物模样,再用中草药制成的颜料点缀,蒸熟制成“米塑”。
1、祭祀始祖神农氏,馈赠庆贺
一团白色的粉团,揉一揉,捏几下,一只山羊就有了雏形。再经过几番雕琢,山羊角、胡须、尾巴、身体线条的凹凸,很快,一只栩栩如生的山羊就做好了。
做米塑是安仁县民间的传统习俗。每年元宵期间,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会围在一起做米塑。题材以十二生肖的动物为主,也有母鸡带小鸡这样的主题。“主要是祭祀先祖神农氏,也用于元宵期间赠送亲朋好友庆贺。”
神农氏在安仁尝百草的传说在这里广为流传,境内许多地名和传统都跟神农氏有关。
比如,每年春分前后的赶分社,也是为了纪念神农氏,期间形成的草药集市,流传至今,每年都吸引国内外众多药商至此。
元宵这个庄严的日子,用米做的牲畜纪念神农发明农耕文化的圣徳——这是米塑习俗形成的说法之一。
《安仁县志》则记载这一习俗:“元宵节……家家兴吃元宵,用米粉’啄鸡婆’供’三宝老爷’,以祈六畜兴旺。”
2、工艺不复杂,但7分钟内要完成
不管做什么造型,米塑7分钟以内都要做完,不然就做不成了。抓起桌上的粉团,洁白的粉团散发着淡淡的大米的香甜。米塑的技艺简单,粉团的制作也不复杂。将一定比例的晚稻籼米和糯米用石磨碾成粉末,过筛。把少量过筛的米粉加水蒸熟,然后与干米粉加水混合反复搓,制成粉坯,就可以进行雕塑了。
细小黑圆的油菜籽做眼睛,用草药上色(现在也会用食用色素),主要是红、黄、绿三种颜色。最后,放在锅里蒸20分钟左右,就熟了。
3、安仁米塑的丰富价值
元宵米塑历经沧桑岁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身具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民俗学价值等。对挖掘和研究传统工艺美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的参考价值。它孕育了安仁一代代艺术家,其中著名动物雕塑艺术家周轻鼎与国际陶艺大师周国桢、著名画家东方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的艺术起步都源于少时与其父母亲学琢鸡婆糕,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生活,为节日增添了喜庆。
元宵米塑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不如说是一种情感。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至善至美艺术的追求。不愧是安仁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关注 林峰文化 关注郴州生活